时间:2019-11-01 | 来源:wangliang | 浏览次数:1288 |
产业发展进入规模扩张期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新材料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产业也迎来规模扩张阶段。
记者了解到,从2016到2018年,我国业机器人产量从7万多台增加到14万台,年均增长超过40%。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从2013年起,我国经连续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市场,并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稳步发展重要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当前我国机器人和新型科技的融合不断发展,机器人智能速度明显加快,应用领域已经从工业领域逐渐渗透到救援、医疗、社会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例如在工程救援过程中,机器人可完成人所不能替代的工作任务,保证了人员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机器人产业具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了解,为了支撑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明确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建立了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了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突破;出台了工业机器人的行业管理规范,规范行业自律;制订了国家机器人体系建设职能、认证体系建设意见等,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标准和检测认证的整体性。
据悉,下一步,工信部将制定面向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规划,研究制定支持关键的显示器等核心部件、应急救援机器人的产业发展措施,引导机器人产业的高端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来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交流合作,引导培养一批制造业继续的大国工匠。
工业体系不再“缺心少脑”
作为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重要基石和关键支撑,工业软件及控制系统对未来工业发展有着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告诉记者,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工业软件及控制领域面临着总体发展水平落后、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外依存程度高,“空壳化”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与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改变我国工业体系“缺心少脑”的发展困境,抢占全球科技发展制高点,以工业软件为核心构建我国工业软件和控制平台十分必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开展战略布局,新松构建了从软件系统、工业控制芯片到配套硬件的全体系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和控制平台,突破了我国工业体系“缺心少脑”的发展瓶颈,核心技术链条完备,打造了从软件系统到核心硬件全部自主可控的“顶天立地”的产业生态平台。
据了解,新松打造的多种智能制造平台,为用户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其中,面向智能制造的智能平台可实现客户定制柔性生产,适应变化感知认知,根据决策自主执行,根据数据自动优化,还可实现远程监控、控制,预测性维护,产品实时优化等。挖掘数据潜力的数字孪生平台可在虚拟世界映射展示产品的性能或工艺过程,模拟并监控物理系统的真实使用,并可对物理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对故障或使用问题进行诊断,寻找根本原因;预测系统故障,提前制定规划或维护方案,优化系统的使用性能,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
此外,新松工业软件和控制平台还可有效整合生产工艺、运营管理等数据资源,汇聚共享软件,只是模型等制造资源,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为用户提供包括产品增值服务、设备维护预警、生产管理优化、协同设计制造等各类应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他们可通过这些智能平台降低成本,实现对模块化设备和系统的部署应用,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水平,降低智能化改造成本。
关键零部件仍然薄弱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已经由2012年3148台增长到2018年的4.36万台,年均增速55%。
“然而,我国机器人芯片发展滞后、受制于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国外,如视觉、力觉、激光、声呐等传感器,工业软件,动力学仿真、系统虚拟仿真和测试软件主要依赖进口。”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屈贤明表示,“机器人制造商和机器人产业园不能盲目追求产业链完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还是应该交给专精特的专业厂大批量生产,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和低成本,避免市场恶性竞争。”
根据中国工程院对26类制造业主要产业存在短板的分析,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产业基础薄弱的环节包括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如说高端的芯片和传感器),基础材料、基础检测检验设备和平台、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基础工业软件。屈贤明表示,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一要发挥政府的制度化优势,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短板项目;二要强化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优势,持续推进工业强基工程;三要坚持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优势,以培养一大批专精特的世界隐形冠军企业为抓手,着力突破工业基础薄弱环节,助推我国制造强国建设。
中德栋梁工业与教育研究院院长刁秀珍分享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她认为,当前,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智能制造强国和核心零部件研发都离不开人才,因此工业+教育的双轮驱动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