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需求量增加
  大到石油、化工、核能、电力、航空、航天等行业使用的成套设备和大型装置,小到医用气瓶、民用液化气钢瓶,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10年 来,压力容器需求量每年都以8%的速度递增。在此背景下,9月24日,以“压力容器技术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第14届国际压力容器技术会议在上海国际会 议中心召开。
  
  截至2014年,我国目前在用的压力容器达320多万台,相关制造企业近5000 家,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压力容器制造和使用大国。作为化工特色高校,华东理工大学长期以来一直在压力容器技术领域享有很高的地位及影响力,除了拥有琚定 一、柳曾典、李培宁、涂善东等一批国内外着名的压力容器技术专家之外,近年来,更在结构完整性,尤其是高温装备结构完整性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研究对象 由传统压力容器向核电、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拓展。
  
  “在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生产装置也在不断地大型化,导致压力容器在极端环境和极端尺度两个维度上不断面临挑战。”国际压力容器理事会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华东理工大学涂善 东教授指出,压力容器的极端化,必然带来失效模式和机理的改变,这就需要开发相应的新的设计准则和方法,同时也对材料、制造、检验、在役维护技术提出更高 要求。对此,他用“更高的压力,更大的动力,更强的责任”一语进行了概括。
  
  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压力容器分会理事长、本次大会执行主席陈教授介绍,10年来我国在压力容器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10年前,中国万台设备事故率为0.8,欧洲、美国均为0.5,而现在,中国万台设备事故率已降至0.39,与欧美相近。设备国产化率也由10年前的 80%上升为现在的98%。
  
  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 要举措。而“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内含5项重大工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工业强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10大重点领域(高 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航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这些都与压力容器密切相关。相信压力容器的这些进步会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很大的帮助,也能为目标实现提供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