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正在建设的超酷交通工具,将彻底颠覆未来出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交通工具上的创新越来越多,无人驾驶汽车、混动跑车、平衡车等等逐渐出现,但是越来越拥堵的交通限制也让人们开始思考未来交通工具的出路,传统的四轮汽车显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未来的消防交通工具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作为自然之中渺小的存在,却一直用智慧和脑洞填补着有关于未来的空白。如果说勇于探索是人类的标签,那么身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已然不能用“贴标签”的方式去束缚他们的清奇脑洞了。


近日,一项堪称交通工具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的大胆设想被提出,俄罗斯著名新概念设计公司Dahir Insaat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未来概念交通工具——公共陀螺单轨车,在此流程君想亲切地称呼它为“UFO”,这个称呼并没有夸张,起码在造型设计上这个大怪兽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公共陀螺单轨车体型庞大,重要的是它的“腿”可以根据交通环境的多样性而上下伸缩,完美避开其他车辆,在城市中肆意横行,畅通无阻,而视频中也展示了这个概念最大的意义,就是把此类交通工具应用到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等特种车辆上。

据悉,此项目已经规划了两年,如果按照计划持续推进的话,我们有望在2020年见到这个巨大的新型交通工具,相应的交通解决方案也在制定当中。然而对于这项超出心里预期的创新方案,小编持观望态度。不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零排放”太阳能列车
 

你见过太阳能热水器,那见过太阳能列车吗?2017年年底,全球首辆太阳能火车在澳洲上线啦!这辆"零排放"的火车,可载客近百名。

这辆太阳能火车由澳大利亚煤炭大亨 Brian Flannery 名下的拜伦湾铁路公司在2004年废弃的卡西诺至默威伦巴线路运行,列车从拜伦湾行驶三公里到北海滩,靠近 Elements of Byron,而 Elements of Byron 是由 Brian 和 Peggy Flannery 合作的拥有的五星级度假胜地。


这列太阳能火车由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式火车改造而成。它总共只有两节车厢,支持太阳能发电,它通过车顶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动力,火车空闲时还会将电力传输至公共电网。那要是没有太阳怎么办呢?不用担心,因为它除了太阳能充电以外,还带有通过认证的 Green Power 来充电。另外,它还保留了备用柴油发动机,以备不时之需。这个准备做的,也是没谁了!



空铁:坐一趟比玻璃栈道还刺激

照片没有放反,的确就是这样!国内最高速的空中列车2017年7月在青岛下线,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这列设计时速为80公里,最高运行时速为70公里的列车,真正的名字叫悬挂式单轨列车,被称为“城市直升机”,是国内速度等级最高的空轨列车,速度基本和地铁一样。

 

这列“空铁”可载客300至510余人,离地距离5米以上,最高数十米。

它最大的优点是造价低,占地少,拆迁量小,地形适应能力也很强,也充分利用了城市的上层空间资源。据说它行驶中不会受雨雪天气影响,也不会有脱轨风险。

列车采用新型的永磁电机,爬坡能力是普通地铁3倍,可在地形崎岖陡峭的山区灵活运行。

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建造的“空铁”在成都,萌萌哒熊猫造型让人印象深刻。中国是继德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使用悬挂式列车技术的国家。


成都空铁


日本空铁



颠覆传统:海底“超级高铁”
在所有的旅行交通工具中,速度最快的应该公认是飞机了吧。但是以后,有一种交通工具将会颠覆传统,它就是穿梭在海底的“超级高铁”!


 

高铁穿梭在海水里,听着就觉得不可思议,这是在电影或小说中才出现的场景吧?!就像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的《海底两万里》那样,乘坐着“鹦鹉螺号”穿越奇幻海底世界去旅行…

事实上,这一幕即将在中国变为现实,它就是正在试验建设的“海底真空超级高铁”!

这列运行在海水下30到50米的超级高铁,采用了水下桥隧+真空+磁悬浮技术,几乎无机械摩擦阻力。

2秒就能提速到640公里/小时!速度可以超过1000公里/小时!理论速度则能超过2000公里/小时!它将成为继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之后的第五代交通工具。

这是什么概念?

有了“超级高铁”,

福州到台北,只要13分钟;

厦门到高雄,只要20分钟;

大连到天津,只要27分钟;

烟台到首尔,只要30分钟;

上海到东京,也只要2小时。 

跑起来连飞机都追不上啊!

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美国、瑞士、中国正在研究试验海底真空管道磁悬浮技术,但他们还在各部分的独立测试阶段,只有中国已经进入整体系统的实验阶段。

这可不是天方夜谭,要知道中国建成的水下隧道工程,目前已经超过500座。


△效果图

 

正在研发试验的“海底真空超级高铁”


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见证“世界首座阿基米德桥”,能亲身乘坐上世界首个海底真空管道列车,感受海洋世界里的速度与激情。
 


怎么样?够烧脑吧,发展迅速的汽车、轨道制造技术加上开挂的创新思维,会呈现给我们怎样一幅未来出行的蓝图?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