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04 | 来源:在你身边 | 浏览次数:1055 |
2017年“潜力10强”中的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两家成功挺进2018年“30强”,分别位居第22和23位。
同时,泉惠石化工业园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黑马之姿首次位列“潜力10强”。
“二进二出”的背后是相对于“30强”老牌大牌园区的先机优势,后发园区在前者经验基础之上、现有格局之内的观察、自省与发力。因此他们不约而同地显示出很多共性,也不得不面对类似地困境与挑战。
接下来为您深度透析“2018年中国化工园区潜力10强”。
1.“石油化工”依旧为园区主导产业主流定位
“潜力10强”中7家园区依旧是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其余3家是以新材料/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6家园区内在建或已有炼化一体化项目。
可见,国内化工园区近年来的投资热点主要集中点:一是以炼油乙烯为依托的石油化工,二是产品多样化的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产业。
2.港口依然是园区发展的重要依托
“潜力10强”中,靠海而建,拥有码头与岸线优势的化工园区占到了9家,青岛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是唯一没有码头优势的“10强”,但是其距离青岛董家口码头不足两小时车程,且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弥补了其未靠海的劣势。
3.“七大石化基地”国家战略影响巨大
七大石化基地中,上海漕泾、惠州大亚湾、浙江宁波三家入选“30强”。
漳州古雷、大连长兴岛(西中岛)、连云港徐圩三家入选“潜力10强”,区内均有在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正逐步完善,未来将重点延伸下游产业链。
曹妃甸化学工业园区作为七大石化基地之一,本次虽未入榜,但随着中化旭阳1500万吨炼化项目有序推进,加之深水良港的天然优势,未来发展可待。
4.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成为差异化发展热点
“潜力10强”中的三家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园区各具特点:
青岛新河初建是为了承接青岛化工企业搬迁工作,区内染料、钡餐等精细化工产业在国内均占有一席之地;
洋口依托临港优势积极发展石化新材料产业,区内出口企业占比较高;
独山港依托卫星石化积极发展下游新材料产业。
5.环渤海地区园区强势崛起
“潜力10强”中有三家环渤海化工园区,分别是天津南港、长兴岛(西中岛)、仙人岛。三家园区依托环渤海地区的天然良港优势,均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
天津南港的中俄炼化一体化、长兴岛(西中岛)的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推动环渤海地区石化布局,仙人岛的危化品码头仓储项目也是为了在环渤海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
6.骨干企业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泉惠和湛江园区均以大型央企为依托。
泉惠以中化泉州12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乙烯(在建)为龙头,是中化集团与地方政府携手打造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基地,并成立了中化泉州园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整体规划、开发、管理、运营工作。
湛江正在建设的中科100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是中石化“茂湛”重点战略依托,同时湛江拥有的天然深水港也是其最大的优势。
两家园区利用好大企业的原料及管理优势,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未来五年必将成为行业新星。
1.严控围填海用地
围填海为沿海产业集中布局和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为港口大规模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缓解了了沿海用地紧张。
近年来随着围填海的大规模扩张,引发了更多的生态、社会矛盾。
近两年,针对这些问题,国家越来越重视,2017年,国务院批准进行《海洋督查方案》,国家海洋局组建了第一批督察组,于当年八月先期进驻辽宁、海南,开展以围填海专项督查为重点的海洋督查,重点查摆、解决围填海管理方面存在的“失序、失度、失衡”等问题,后续进入河北、江苏、广西、福建进行重点督查。
近日,获悉江苏公布了国家海洋督查的整改方案,整改后将减少43%的填海面积。
未来围填海的控制导致沿海化工园区的用地紧张,减缓了沿海化工园区的扩张。
2.化工园区布局密集,竞争激烈
各地政府背负着招商和投资的压力,化工园区作为当地政府经济的支点,承担着更多压力。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601家,其中国家级61家,省级315家,地市级225家。
园区数量众多,大量的园区产业定位雷同,同质化竞争激烈。
3.安全环保要求趋严
安全环保一直是化工园区的命脉。
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全面启动,2017年原国家安监总局开始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经过安全,环保整治工作,园区安全环保工作得到提升。
今年,环境督查开展“回头看”。安全环保工作只会日益趋严,一刻都不能松懈。
化工园区对企业具有主体监管责任,园区管理机构承受着更多的压力。
“潜力10强”园区代表了中国化工园区的新兴力量,也是中国化工园区未来投资的高地。
他们将是现有格局的破局者,我们将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并与诸位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