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化和中国化工合并即将水到渠成
“明星”央企掌舵者宁高宁又刷屏了。7月29~31日,中国中化2019年经理人年会在京举行,中国中化和中国化工共380位经理人齐聚一堂,共话协同、齐论攻坚。“两化”董事长宁高宁为大会作《让我们开始全新的创业征程》的总结讲话,一时间引人围观与热议。

 

 

  结合宁高宁在会上的一些论述:“世界上任何公司的融合都是困难的……但是,‘两化’的同事胸怀非常宽广,对未来充满信心,愿意在发展的大潮中一起努力拼搏”“我们在创造一家全新的公司”“‘两化’有各自发展的历史,也有各自的资产、团队、文化和优缺点,这样的合作是没有过的”。再结合自去年以来管理层就多次释放出的信号:下一步要稳步推进央企集团战略性整合,重点推进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的战略性重组,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样一个动向——全国乃至全球化工行业的一个重大事件,中国中化与中国化工的合并,即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风声早已传了一遍又一遍,但“两化”重组整合兹事体大,因而也推进得慎而又慎。

 

  新中国成立以来,央企重组整合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南车北车合并,以及神华与国电整合,一家成就了中国世界高铁王者的荣耀,一家缔造了世界最大的煤基全产业能源航母。而“两化”的合并与之相比毫不逊色,“两化”合并后将形成一家总资产逾1.3万亿元、年营收近1万亿元的超大型央企,从央企的第二梯队晋级金字塔尖阵营,妥妥地成为全球化工老大。这为全球化浪潮下化工产业重心东移提供着最佳注脚,中国乃至世界化工产业格局也将因此改写。

 

  从国内来看,众所周知,不同于油气、煤炭、炼化等产业上中游原料端的群雄并立,化工行业普遍呈现小、散、乱的竞争格局,即便有中国中化、中国化工等央企和一众地方国企存在,但由于个体影响力有限,并不能引导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和行业秩序。全行业自由过度、自律不足, 不光企业很散乱,各地的化工园区也很散乱,这是造成全行业市场竞争无序、质量效益不高、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

 

  而随着“两化”重组整合,这些问题会出现根本性改观。新的“巨无霸”具有更大的行业影响力、号召力,并可以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辐射能力,对行业秩序、产业生态发挥再造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事件极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催生国内化工国企重组整合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一轮热潮。如此,假以时日,国内化工产业的集约度将再上一个大台阶,不仅在企业层面,也体现在化工园区及区域产业经济方面。其最大的正面效应将是行业秩序理顺、效率效益提升、安全环保改观。

 

  从国际来看,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诞生全球最强大的化工企业,有着宏大的外溢效应,那就是中国对国际化工市场的话语权和引导力将大大增强,“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化工企业的好戏还在后头。

 

  当然,“两化”合并究竟最终能释放出多大的能量,能兑现多大的外界期待,关键要看重组整合的具体成效。合并后两家企业的业务涵盖能源、化工、材料、农化、橡胶、化工装备及贸易、金融等众多领域,且多有重叠,如何有效协同融合就是个大课题。作为这一重大课题的“第一作者”,有“红色摩根”之誉的宁高宁,迎来了其企业家生涯最辉煌也最有挑战性的一站。

 

  展望未来,“我们一定会变成一家主业清晰、聚焦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化工企业;会变成一家科技能力很强、不断地创造新物质出来、成为高通量创新机器的企业;变成一个拥有高尚理想、受人尊敬、有利于人类福祉的公司,促进石油化工、农业、环境等各行各业的发展;不仅在规模、盈利、国际化、创新发展等各层面上是世界一流的,在基础层面、管理方式、股东组成等各层面都是领先的”。对于新企业的前景,宁高宁显得成竹在胸。

 

  探索出“1+1>2”的“道”,显然比掌握“二合一”的“术”来得更有价值。也正因如此,我们对“两化”合并更加充满期待。(编自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