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工区:优化营商环境凤自来,外企占比高达80%

2月20日,上海化学工业区和英威达公司签署了投资超过10亿美元(70亿人民币)的40万吨/年己二腈(ADN)生产基地的合作备忘录。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己二腈(ADN)生产基地,也是英威达历史上所有项目中投资规模最大的。而该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得益于上海化工区近年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化工区管委会副主任侯金花表示,园区管委会始终坚持把安全作为化工区转型升级的底线,把绿色作为化工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导向。如实施了新一轮化工区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效果及产业能级评估;加强第三方安全巡检和专家现场督察,隐患整改率100%;启动重点企业污染源指纹库项目和启动7家重大危险源企业重点气体监测联网共享工作等。 

    

为了让化工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管委会严格控制排放,上海化工区内85%以上的企业达到欧美先进国家环保标准,危废处理后排放的尾气中二噁英含量(0.02纳克毒性当量/立方米)远低于欧盟标准;园区VOCs(挥发性有机物)平均浓度100微克/立方米左右,与欧洲发达国家化工园区水平接近。同时,循环经济水平最优,产品关联度达到85%以上;废水纳管率达100%,工业水循环利用率达97%;危废安全处置率(含综合利用)达100%。 

   

侯金花提到,园区管委会编制了《上海化学工业区加强园区精细化管理行动方案(2018-2020年)》,安排部署七方面50项重点任务,完成所有任务计划的启动工作。完成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研究,建设和完善园区网格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完成化工区智慧管线和三维数字模型项目前期的研究准备工作,建立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实现地下综合管网及相关资料在地图上可视化查询、统计与输入等。 

    

同时,管委会还开展园区大调研,实地了解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全年共组织集中调研89次,搜集问题129个,落实解决112个。推进“三个一批”行政审批改革,全面实施告知备案制度,简化申报和备案批复两步走为企业自主备案一步走。发布33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全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化工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频道,启动智能化政务服务大厅建设,让企业享受24小时“不打烊”服务。落实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限从改革前的平均267个工作日压缩到改革后的最多98个工作日。 

    

凭借已有的发展基础和优越的营商环境,上海化工区多项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8年,园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135.5亿元/平方千米、单位土地产出125.9亿元/平方千米、单位土地利润26.6亿元/平方千米、单位土地税收16.3亿元/平方千米;经济效益比肩国际水平,园区工业企业人均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人均工业利润约200万元,人均工业税收约100万元。 

    

不仅如此,上海化工区聚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辐射带动效应的产业项目,开展了更高水平的招商引资。据侯金花介绍,截至2018年底,化工区累计吸引项目总投资249.7亿美元。目前,上海化工区国际一流企业集聚,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苏伊士、三井化学等全球知名跨国公司纷纷投资建厂,外资企业占比高达80%。“此次与英威达签署合作备忘录,也将为化工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将进一步完善园区现有的产业链与价值链,进一步提升化工区的产业集中度与显示度,又将成为引进新项目的宝贵契机。”侯金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