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管线将提前通气,“西伯利亚力量”再给力
 

2月28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出口公司负责人称,俄天然气工业集团正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探讨扩大西伯利亚管线,以及远东、阿尔泰等其他管线天然气供应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截至2月20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已经完成“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项目99%的铺设任务,将于2019年12月1日起正式供气,比原计划早20天。1号项目渐入尾声,2号项目跃跃欲试,中俄天然气领域合作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实际上,“西伯利亚力量” 对缓解中国天然气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是很有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逐年上升。依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2018年全年天然气消费量为2766亿立方米,年增量超过390亿立方米,增速为16.6%。受需求拉动,中国天然气进口量持续高速增长,2018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年进口量为1254亿立方米,同比暴增31.7%,增速高于2017年的24.7%。虽然国内天然气开采如火如荼,但仍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借助外力是必由之路。

 

继续尝试2号项目合作,也是因为中俄天然气管线更加接近中国主要的消费市场,管输距离较短,因此价格会更有竞争力。中俄管线建成后,也有利于平抑中国在国际市场采购天然气的价格,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好事。

 

俄罗斯扩大输气量,对中国来说是对进口气源的有效补充。美国自页岩气革命以来,油气产量逐年增加,并且放松了油气出口管制,使美国由油气净进口国转变成净出口国。2016年,中国首次接收来自美国的天然气。而随着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在各个领域展开,给两国能源尤其是天然气合作带来了不利影响。虽然未来中美两国在天然气贸易方面合作潜力巨大,但接收更多俄罗斯天然气可使中国获得进口气源的有效增量。

 

“西伯利亚力量”项目推进也是对中国天然气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有效促进。和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不太相符的,是目前中国捉襟见肘的天然气供应基础设施,包括管道、LNG接收站以及储气库。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为7.6万公里,全年建成跨省干线管道1540公里。尽管中国大部分管网都采用大管径、高压力的设计,但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依然较为落后。随着中俄管道建成,未来中国管道建设理念有望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跟上。